助人为乐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帮助,也能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你的帮助。古代一些名人就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他们有许多助人为乐的故事,他们的行为和品德不仅令人敬佩,而且被后人传为了佳话!

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王子凝在北京做官时,当时,有一个仆人叫陈桂。这人家境十分贫困,家里缺吃少穿,而家中盖的被子也只有一条。到了晚上陈桂就把被子给母亲盖,自己却穿衣服在草窝里睡。

王子凝知道了这个事情后,非常感动,他对陈桂说:“让我给你想个办法!”于是就给他画了一幅山水画,并题上一首诗:“刮毛龟背不成毡,破盖将来老母眠;戏语山憧休怅望,为伊十指换青钱。”然后,王子凝又在诗后写了一行字:“此画悬之市肆,当有好事者,以布袅易之也。”后来陈桂将这画被拿到街上去卖,果然有人用重金买去了,陈桂获得了一笔收入,这笔收入解决了陈桂的被子问题。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是天下闻名,但是他从不轻易给人题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王羲之就将老婆婆的扇子收到一起,他在老婆婆的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然后再交给老婆婆去卖。人们看到扇子有书法家王羲之题的字,大家都围拢来抢着购买,老婆婆的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家庭特别困难而又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看到扇子这么快就卖完了,她心里十分高兴。这回她家有经济收入了,解决家庭困难,老婆婆非常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宋太宗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贵为帝王,却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能体恤百姓。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这鹅毛大雪下起来没完没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人们都躲在屋里避寒,大街上没有行人。宋太宗在屋子里,身上披着狐皮外套,虽然皇宫已经非常暖和,但寒冷的天气,仍然让他浑身发冷,宫外更是天寒地冻。宋太宗命人端来取暖的火盆,奉上温热的美酒和美味的糕点。他一边烤着火,一边品尝着美酒与糕点,忽然看到院中树上的枯枝,随着寒风摇曳,那些枯枝不久就被摧折落到了地上。

他心中不禁一动,心想:这么寒冷的天气,连皇宫都如此之冷,汴梁城中的百姓会更冷,那些缺柴少米的百姓,他们的日子会怎么过呢?他们会像这些枯枝一样,被寒风吹倒的!太宗越想越揪心,仿佛那些百姓挨饿受冻的场景就在他的面前。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召府尹进宫,他对府尹说:“如今天寒地冻,城中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如何受得了?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我也会吃不好、睡不好。你马上带些衣食和木炭,去城中走走看看,帮助那些无法过冬的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府尹领旨,马上带领衙役,备好衣食和木炭,来到老百姓们生活的地方,把粮食和木炭送到那些穷人手中,并给有困难的人家都留下足够的必需品。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米做饭,有木炭生火取暖了。 受到救助的百姓都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于是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话。成语“雪中送炭”,也就由此而来。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情境下展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的美德,也为后人树立了好榜样!

乐于助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只要我们人人心中都充满了爱,那么就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