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盘点各大名将参与过的战役——秦良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7:15:18    


引言

她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将门之女

她是跃马横枪的白杆兵统帅

她是血沃山河的抗清先锋

她是力挽狂澜的护国柱石

她是乱世中不倒的忠贞旗帜

她是史册里不朽的巾帼丰碑

她是凭战功封侯的一品诰命

她是历史上唯一被单独立传的传奇女将

她是所有明末小说穿越者必先寻找的名将

《明史》赞其“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张廷玉称其“纾国难、赴道义,愧杀临阵观望之将”

康有为叹其勇毅“男子中亦凤毛麟角”

郭沫若颂其为“蜀中巾帼英雄”


秦良玉像


邓坎之战

公元1599年六月,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攻入綦江,朝廷调集八省总兵力二十四万围剿,旗下就包含了马千乘和他的妻子秦良玉的白杆兵部队,南川路作为西路主力,由总兵刘綎指挥,秦良玉将石砫兵分为三部分:五百精锐携带强弩前出五里警戒,一千五百主力驻守大营,另以一千人分驻东西两山。


公元1600年正月底,凌晨一点左右,杨应龙部将何汉良率万余叛军分三路杀来,前锋部队手持火把高呼"活捉马千乘",却在距大营百步处触发绊马索。明军突然万箭齐发,前排叛军应声倒地。何汉良见中计,急令后军撤退,却不知已踏入秦军的伏击圈。秦良玉亲率五百精锐从左翼杀出,石砫兵以"雁行阵"展开,强弩手在前,长枪兵在后,何汉良亲率的亲卫部队被分割包围,其坐骑被长枪刺中前蹄,将他掀翻在地

凌晨五点左右,叛军援军来援,秦良玉设伏三百火箭手点燃山林,火势蔓延阻挡叛军后撤之路,马儿受惊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此战共剿灭叛军三千余,明兵战损一千二百人,缴获战马八百匹


桑木关之战

公元1600年三月,明军南川路在邓坎之战后突破娄山关防线,兵锋直插播州腹地。桑木关(今贵州省习水县东)作为杨应龙第二道防线核心,位于赤水河支流同民河西岸,地势险要,两侧绝壁高达数十丈,仅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关隘。杨应龙在此部署了五千精兵,囤积大量滚木落石,自认为连鸟都难以过去

秦良玉通过审讯俘虏得知,桑木关守军防备虽严,但后山绝壁存在可供攀援的隐蔽路径。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绝壁间生长着藤蔓与灌木,可作为天然绳索攀登。秦良玉向李化龙献策:“贼恃天险,必不虞我后。若以精兵攀崖奇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李化龙采纳建议,令总兵刘綎率主力正面佯攻,秦良玉率两千石砫兵携带特制钩索迂回敌方后部,为了确保行动足够隐蔽,明军砍伐青竹制作竹甲,涂抹泥浆消除声音,并且携带浸了油的麻绳、铁钩等攀爬工具。


凌晨,秦良玉亲率敢死队冒雨攀爬,以铁钩固定崖顶树木,借助藤蔓与竹梯推进。仅攀爬就损失百二十人,伤者八十余,最终于两小时左右登顶,石砫兵登顶后发射火箭引燃关内粮草,并敲击铜钲虚张声势,守军陷入混乱。吴广部趁乱发起总攻,石砫兵从后山杀出,叛军将领何汉良突围时被秦良玉刺死,其余部卒全部投降。此战歼敌千余人,缴获粮食五万石、战马千匹。


围困海龙囤

公元1600年四月,明军八路大军共计24万兵力(川军四路、黔军三路、楚军一路)会师于海龙囤。其中秦良玉率石砫兵五千、酉阳土司冉御龙统兵八千,负责封锁海龙囤北粮道与水源,在囤周围设置16座营寨,挖壕沟三道,部署佛郎机铳、大将军炮等重型火器。

秦良玉部与酉阳兵联合行动,在囤北三十里设伏兵,截获叛军运粮队二十余次。同时,明军切断海龙囤唯一水源“玛瑙泉”,迫使守军挖井都没有水喝,天天都有渴死的人。杨应龙曾派其子杨朝栋率五千精锐夜袭粮道,遭秦良玉部伏击,斩获首级八百余

李化龙采纳幕僚建议,在囤外张贴《招降榜文》,承诺“降者免死,擒杨应龙者封万户侯”。同时,明军释放被俘叛军家属,令其入城劝降,杨应龙为稳定军心,将想要投降的田景隆等十余人处决,抛尸在囤前示众。

六月初,杨应龙让其弟杨兆龙、子杨可栋前往明军大营请降,声称愿愿意献上银子两万两赎罪。李化龙识破其缓兵之计,表面接受投降,暗中加强戒备,杨应龙秘密联络水西土司安疆臣,许诺以割地酬谢,试图内外夹攻明军。

六月初六,明军趁暴雨发起总攻。秦良玉率石砫兵主攻后关,用白杆枪搭成人梯,冒着箭矢和落石攀登,总兵刘綎部攻击囤前“三十六步”石阶,使用吕公车(巨型攻城车)突破关隘;吴广部从侧翼佯攻,牵制守军主力。


秦良玉身先士卒,率敢死队攀至后关悬崖中部时,遭叛军滚木落石袭击,手下三员大将阵亡,士卒坠崖上百余人。她亲自持盾抵挡落石,指挥士兵用铁钩固定崖缝,最终率先登上囤顶,手刃叛军十余人,夺帅旗,军心大振。

明军入城后,杨应龙率残部退守到新王宫,纵火焚烧宫殿。杨应龙见大势已去,先杀妻妾周氏、何氏,然后自焚,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被俘,送往京师处斩。


浑河血战及镇守辽东

公元1620年秋,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趁明朝国丧期间,再度发兵叩关。辽东巡抚袁应泰仓促应战,却因为部署不当导致防线弱点大开,消息传到京师,朝廷急调各地精锐北上支援,远在四川石柱的秦良玉收到朝廷调令,命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北上援辽

公元1621年三月,白杆兵抵达辽东,袁应泰急调总兵童仲癸、陈策率川浙援军两万余人屯驻浑河南岸,与北岸的沈阳守军互相支援,秦邦屏主动请缨,率三千白杆兵作为前锋渡河扎营

三月二十一日清晨,后金侦骑发现南岸明军异动,努尔哈赤亲率正黄、正白两旗精锐直扑浑河,川兵列阵不稳的时候,后金骑兵就已经疯狂冲锋而来,白杆兵凭借长杆兵器的优势,将骑兵逼入混乱,八旗军连续三次冲锋均被击退,前锋精锐红巴甲喇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急忙调动镶黄、镶白两旗增援,却也难以突破川兵防线,双方从正午鏖战到太阳下山,川兵阵地屹然不动。这时后金降将李永芳献策,沈阳城内存有明军遗弃的红夷大炮,努尔哈赤立即命人将炮手从战俘中挑出,赏千金诱导其调转炮口

二十三日黎明,数十门大炮从沈阳城头轰鸣,密集的炮火将川兵阵地笼罩,秦邦屏率部冒死突围,却在北岸遭后金骑兵围歼,身中数箭仍力战不退,最终与副将周敦吉、吴文杰等千余将士壮烈牺牲

南岸的浙兵闻讯,总兵陈策、童仲癸立即率三千戚家军残部列阵接应,这支继承戚继光练兵遗法的劲旅,以战车为屏障,将火铳排列三层,后金骑兵冲锋时,前排火铳齐射,后排装填待命,如此循环往复将八旗军压制在百步之外,就算努尔哈赤亲擂战鼓督阵,但也有数千骑兵倒在弹雨之中,一直鏖战到下午,明军弹药渐渐耗光,双方陷入惨烈的白刃战,戚家军用狼筅、镗钯交织成网,让惯于骑射的八旗军难以近身。


此时,奉集堡总兵李秉诚、虎皮驿总兵朱万良率三万辽军抵达白塔铺,童仲癸遣使求援,却见辽军前锋击溃后金数百侦骑后便驻足不动,右翼皇太极趁机亲率主力迂回包抄,朱万良部一触即溃,被追杀三十余里,战死者无数,袁应泰在辽阳接报后,竟以后金强大无法战胜为由拒绝发兵。


暮色中的浑河战场,川浙残兵已不足千人,童仲癸欲率军突围,副将戚金厉声道:“吾辈赴援至此,岂可为逃生负国?”遂与陈策率部反身杀入敌阵。一直战到陈策中箭落马,依然手持武器斩杀数人才力竭殉国,同时童仲癸、戚金等百二十员将佐都力战殉国,仅余数十伤兵突围至辽阳。此战明军共阵亡一万余人,后金折损精锐近五千,九名牛录额真(佐领)战死,创起兵以来最大伤亡。

噩耗传到京师,满朝震惊,兵部尚书张鹤鸣痛心疾首:“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熹宗皇帝特旨追赠秦邦屏都督佥事,封秦良玉为二品诰命夫人,这位年逾四旬的女将听闻兄长噩耗,三日不曾进食,亲率三千白杆兵驰援山海关,在榆关一线筑垒固守,让后金暂时不敢再扣边关


平叛奢崇明

公元1621年,后金大兵压境辽东,明朝廷征调西南土司兵赴辽参战。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借机遣部将樊龙、张彤率三万精锐屯驻重庆,以"增行粮"为名拖延出兵。

九月十七日,樊龙突然发动兵变,斩杀四川巡抚徐可求等军政要员五十余人,占据长江枢纽重庆府,揭开"奢安之乱"序幕。叛军分兵四路:东进合江、泸州,南攻遵义,西围成都,北控夔门,旬月之间连陷十余州县,四川巡抚朱燮元困守成都孤城。


此时播州之乱余火未歇,水西土司安邦彦暗中与奢崇明勾结,云贵川三省官军不足五万,且多为老弱病残,奢崇明自封"大梁王",建立伪政权,遣使携十万两白银游说石柱土司秦良玉结盟,妄图打通长江水道,割据西南

秦良玉自辽东战场返蜀仅一日,即识破叛军阴谋。面对奢崇明使者樊定邦的重金利诱,她当机立断斩杀来使,以血祭旗誓师平叛,先遣侄秦翼明率五千白杆兵抢占重庆南坪关,切断叛军退路;令弟秦民屏突袭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焚毁敌船上千艘,瓦解叛军水军优势; 亲率主力西上,沿途收复安岳、乐至、新都等战略要地,形成对成都的反包围,在夔州至涪陵三十六寨遍插旌旗,虚设疑兵十万,震慑叛军不敢东进

又遣使密会成都守军,约定里应外合时机,重金收买叛军内奸罗乾象,获取成都攻防部署图,秦良玉针对叛军"吕公车"攻城器械,令士兵将浸油棉絮裹于白杆枪头,抛射点燃敌军攻城塔,组织敢死队挖掘地道至叛军大营下方,填塞火药实施爆破, 趁乱率骑兵冲击敌阵,配合朱燮元守军内外夹击,歼敌上万余。

公元1622年五月,张令率2000水军佯攻铜锣峡,遭叛军炮火拦截,明军故意丢弃3艘火船,顺流而下撞击敌寨,叛军误判明军主力在东,急调佛图关守军5000增援

五月初九,秦良玉亲率8000主力夜袭佛图关,利用白杆兵铁钩攀登悬崖,绕后突袭敌营,黎明前攻克关隘,切断重庆与遵义联系

五月初十,水陆两军会师于南纪门,形成环形包围圈,马祥麟率500死士携带云梯强行登城,秦民屏从通远门地道潜入,纵火焚烧敌火药库

五月十一,叛军退守城区负隅顽抗,白杆兵发挥短兵优势,逐屋争夺,樊龙在朝天门试图登船逃跑,被秦民屏生擒

这场战役明军战死1800人,伤2300人(含白杆兵精锐500),叛军:阵亡1.2万,被俘8000(含各级头目127人),缴获红衣大炮8门,火绳枪2000支,粮草1.5万石

公元1623年四月初一,秦良玉将被俘叛军耳鼻割下,悬挂于敌射程内,派遣降将罗乾象绕城喊话,承诺"投降免死",故意让叛军斥候看到明军运粮队,实际上运粮队是空车

四月初五,秦良玉派遣五路进攻,命马祥麟从东路率3000人佯攻赤水河渡口,命秦翼明部2000人从西路攻击叙永方向,命张令水军从南路炮轰江门峡,命秦民屏部从北路佯攻大坝苗族聚居区,中路则秦良玉率主力6000人秘密集结长宁


四月初八,工兵昼夜挖掘地道至城防薄弱处,装填火药5000斤,设置延时引信,凌晨4点引爆,炸开城墙缺口30丈

四月初九,白杆兵组成"敢死队"率先入城,运用"铁钩锁链"战术分割包围叛军,奢崇明率残部退守土司衙门负隅顽抗

四月初十,明军纵火焚烧衙门周边民房,叛军因缺乏水源无法扑救,奢崇明乘乱从密道逃脱,逃往水西

此战明军战死2100人,伤3500人,斩杀叛军1.8万人,俘虏3000人,缴获铜炮48门,战马2000匹,粮食2.3万石

京畿会战

-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军约10万,以蒙古喀喇沁部为向导,从喜峰口突入长城,连克遵化、三屯营,总兵赵率教战死,蓟辽总督刘策弃城逃亡,明军三大精锐满桂部、祖大寿部、侯世禄部在遵化城下全军覆没,伤亡超过5.3万人

十一月十六日,后金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朱由检急令关闭九门,兵部尚书王洽被下狱处死,袁崇焕因"己巳之变"遭磔刑,勤王诏书通过八百里加急传至全国,但响应者寥寥,昌平总兵尤世威率5000人抵达,山西巡抚耿如杞部1.2万人在涿州逗留,山东、河南援军尚未出省

55岁的秦良玉在四川石柱接到勤王诏时,力排众议,留侄子秦翼明率8000人镇守四川,亲率白杆兵主力5000人、石柱土兵3000人,于十二月初一日誓师北上

经达州、东乡,穿越大巴山,用白杆兵铁钩架设临时栈道27处,在万源遭遇叛匪伏击,秦良玉亲率骑兵冲锋,斩敌300余人,沿子午道北进,遭遇百年不遇大雪,士兵冻伤过半,自制"火棉鞋"(内絮棉花,外裹桐油布)维持行军,在泽州击退流寇张献忠部的骚扰,缴获粮草2000石

公元1630年正月初七,皇太极派多尔衮率3万精骑突袭通州,企图切断勤王军来路,明军仅有尤世威部5000人驻守,通州城防薄弱,前锋500白杆兵设伏于漷县,利用长杆兵器伏击骑兵,主力在张家湾构筑"品"字形阵地,配置红夷大炮30门,凌晨,清军发起冲锋,遭白杆兵铁钩阵重创,秦良玉亲率骑兵迂回敌后,斩杀正白旗牛录额真图鲁什,到下午,清军因断粮被迫撤退,此战斩杀敌人4300人,缴获战马800匹、粮草5000石,明军伤亡1200人,其中白杆兵精锐300人

正月十一,皇太极集中5万主力进攻广渠门,企图重演萨尔浒故伎,明军满桂、侯世禄部已伤亡殆尽,仅存万余人,凌晨,清军发起九次冲锋,均被白杆兵击退,到早上,秦良玉之子马祥麟率500死士突入敌阵,斩将夺旗,下午清军因伤亡惨重暂停进攻,此战清军阵亡8200人,其中甲喇额真以上军官17人,明军伤亡6500人,秦良玉右肩中箭仍坚持指挥拼杀

正月十四,皇太极企图利用夜暗偷渡永定河,抄袭明军后路,清军已秘密集结船只200艘,准备实施两栖攻击,秦良玉通过审讯俘虏得知清军计划,在河西岸埋设地雷500枚,设置绊马索300处,派秦民屏率2000人迂回到敌后,断其退路,半夜清军开始渡河,进入陷阱,被重创,明军伏兵四起,白杆兵从侧翼杀出,凌晨,清军全线崩溃,皇太极仅率残兵千余人逃脱,此战全歼渡河清军6000人,缴获红衣大炮8门、战船150,彻底粉碎清军迂回计划,稳定京畿防线

抗击张献忠

公元1634年春,张献忠率部自湖广入川,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大昌等地,兵锋直指太平(今四川万源),此时秦良玉已年近六旬,自进京勤王后回镇石砫,闻讯立即率领白杆兵主力驰援,夔州地处三峡西口,控扼川鄂咽喉,长江在此形成瞿塘峡天险,张献忠占据夔州后,于北岸羊角山、南岸南城寨间横江架设铁索,沿峡口布防火炮木石,意图重演二十年前奢崇明据险固守的故伎。秦良玉兵至夔州外围,见峡口守军密布,江面铁索横亘,命张令率轻骑迂回敌后,自率主力屯驻白帝城对岸,昼夜操练水军。

二月初七,张献忠分兵两路进犯太平,秦良玉亲率五千白杆兵疾驰三百里,于次日黎明抵近太平城下。张献忠没料到明军援兵骤至,急令前锋刘进忠列阵迎敌。秦良玉命长子马祥麟率精锐骑兵从侧翼突袭,自率白杆兵以钩镰枪破敌前锋。混战中,马祥麟左臂中箭,仍裹伤再战,阵斩敌将三人,张献忠见白杆兵战法凌厉,害怕后路被断,便鸣金收兵。此战后,秦良玉料定张献忠必返攻夔州,于归途中设伏于铜锣峡,三月初二,张献忠果率主力沿江而下,行至峡口时遭白杆兵伏兵截击,秦良玉命士卒以强弩射断横江铁索,乘势纵火焚烧敌船,张献忠见水路受阻,改从陆路强攻,又遭张令部截杀,伤亡千余人后逃回巫山。


此后两个月,秦良玉与张献忠在夔巫之间展开拉锯战,明军依托三峡地形,以白杆兵的山地作战优势频频袭扰敌营。五月中旬,张献忠因粮草不济,遣使向秦良玉诈降,秦良玉识破其计,一面假意应允,一面密调石柱土兵截断其退路。张献忠察觉有变,乘夜率部突围,在黄草坪遭白杆兵伏击,损兵折将后遁入湖广。

此战明军虽然没有全歼张献忠部,但成功解除夔州之围,遏制了农民军入川势头,秦良玉因功加授太子太保,其子马祥麟晋封宣慰使。战后,她在夔州重建关隘,增设烽燧,将白杆兵分驻瞿塘、巫峡各险要处,形成纵深防御体系,直到崇祯末年张献忠再陷四川,夔州始终未被攻破。

公元1640年春,张献忠率部由湖广房县入川,连破大昌、开县,五月进围夔州,秦良玉时年六十六岁,率白杆兵主力万余人自石砫北上,与监军万元吉会师于巫山,鉴于张献忠善用流动作战,秦良玉建议扼守夔门天险,以静制动,然而川抚邵捷春怯战,将主力分散于重庆至涪州一线,仅留二万弱旅归秦良玉带领。

七月,张献忠避开夔门正面,沿长江南岸东进,于丰都县境偷渡,秦良玉闻讯,亲率三千白杆兵昼夜兼程三百余里,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东马家寨追上敌后卫部队。此时张献忠已分兵三路:前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直趋重庆,中军张献忠自统,后军由刘文秀、艾能奇押辎重殿后。

七月十二日辰时,秦良玉部抵近马家寨,此处系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形起伏,竹木丛生。探马来报,张献忠后军约五千人正于寨中休整,辎重车辆停放于寨西晒谷场。秦良玉登高观察,见敌营戒备松懈,炊烟四起,命张令率八百藤牌兵从左翼竹林迂回到敌后侧,自率二千白杆兵正面突击,前锋部队以钩镰枪结阵,专砍敌军马腿,张献忠后军仓促应战,骑兵阵型大乱。秦良玉次子马祥麟率亲卫突入敌阵,斩杀执旗官,夺得“西营八大王”帅旗。中午,张献忠闻后军遇袭,亲率中军回援,秦良玉命士卒将所获辎重车辆推至山口,纵火焚烧阻断归路,张献忠见帅旗已失,害怕中埋伏,乃率残部向西南方向溃退。此战白杆兵斩首六百四十三级,缴获战马三百余匹、粮草器械无数。

战后,秦良玉于马家寨附近布防七日,接应明军后续部队,张献忠遭此重创,退往川北

公元1640年秋,秦良玉在马家寨重创张献忠后,乘胜率白杆兵北进。九月,于川北留马垭(今四川仪陇境内)遭遇罗汝才部,罗汝才屯兵五万于留马垭,前锋东山虎率万余人据险而守。

秦良玉侦知罗汝才主力分散于大巴山南麓,九月初七,命张令率二千藤牌兵佯攻敌左翼鹰嘴岩,自率主力八千白杆兵夜袭留马垭后山,于十二日寅时突入敌营,东山虎仓促应战,被马祥麟阵斩于乱军之中。

罗汝才闻前军溃败,亲率三万精锐驰援留马垭,秦良玉命士卒将所获敌营辎重沿山径堆积,纵火焚烧阻断归路。双方在留马垭峡谷展开肉搏战,白杆兵以每十人为一队,交替掩护推进,战局到中午,罗汝才部伤亡逾万,被迫退守仙寺岭(今四川阆中东北)。

十月初三,秦良玉追击至仙寺岭。此处海拔千仞,悬崖绝壁间仅有羊肠小道可通,罗汝才命副塌天率八千敢死队据守山口,自率主力在岭上结寨。秦良玉观察地形后,遣五百精兵携绳索铁爪趁夜攀越绝壁,黎明时分从侧后发起突袭。副塌天在突围中被白杆兵生擒,罗汝才仅率千余残兵遁走,此战共斩首二千三百余级,夺获战马八百匹、火炮十二门。战后秦良玉将仙寺岭改名为“得胜岭”,立碑纪事。

公元1640年冬,张献忠在川北受挫后,率主力十余万沿长江南岸东进,意图突破夔门天险,秦良玉率白杆兵三万余人,与总兵张令部会师于竹箘坪(今重庆奉节境内),此处系瞿塘峡东口咽喉,两侧高山壁立,长江在此形成"之"字形河道,易守难攻。

张献忠前锋刘进忠率二万精锐为前驱,于十一月二十日进抵竹箘坪,秦良玉命张令率五千明军扼守北岸赤甲山,自率白杆兵主力屯驻南岸白盐山,以强弩、火炮封锁江面。二十三日辰时,刘进忠率敢死队乘夜偷渡,白杆兵以火箭射燃敌船,江面火光冲天,张令见状,率部从赤甲山俯冲而下,与白杆兵形成夹击之势,混战中,张令被流矢射中左目,仍然带伤力战,斩叛军数十人而死,张令死后,北岸明军溃败,张献忠主力趁机突破防线,秦良玉急调预备队八百藤牌兵堵截,自率亲卫三百人往来冲杀,白杆兵与农民军展开巷战。次日,白杆兵伤亡逾万,秦良玉次子马祥麟左肩负伤,张献忠见久攻不下,分兵绕道后山,纵火焚烧白杆兵粮草,秦良玉知大势已去,遂率残部突围,退往石砫,此战共持续三日三夜,白杆兵阵亡二万七千余人,几乎损失殆尽,仅存三千余精锐


公元1644年,秦良玉死守石砫,张献忠始终无法攻破,放弃石砫,直到死后,张献忠也不敢来犯



相关文章